当前位置: 首页 > 看点 > 正文

巨头围猎XR、阿里频频加码,AR赛道起飞了?

来源:维科号 时间:2023-08-27 22:17:12

文/VR陀螺 元桥

2012年,谷歌在Google I/O 大会上发布了一款在如今看来依然毫不过时的科技产品——Google Glass。如今10年过去了,AR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动荡发展,硬件也经历了好几轮的迭代,AR眼镜仍然处在多方观望却未有爆品出现的状态。


(资料图片)

只是随着苹果发布Vision Pro,AI、大数据、5G等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,XR作为手机的下一代智能终端的答案已经很明确。在这个大趋势下,科技巨头们谁都不想错过甚至不敢错过下一场互联网发展的机遇。

很明显像苹果、索尼、Meta、微软、谷歌等等企业围猎XR企业,首个打头阵的就是硬件。在XR海量的市场环境下,各家都是先从硬件着手抢占市场一席之地再说。至于能抢占多少市场,仍是一个变数。

国内市场亦是如此。自2022年以来,各大国内企业都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新品。

今年AR眼镜发展的更是呈现上行势头,二季度整体市场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0%,主要贡献在国内市场。与此同时,AR行业的融资热度还在升温,国内AR企业的融资动作频频,阿里更是连续投资了两家AR硬件公司——致敬未知与奇点临近。

阿里似乎再次看到了AR赛道的曙光,但AR真的支棱起来了吗?我们不妨从阿里的布局中窥探一二。

不敢错过的机会

阿里在AR赛道领域的布局可总结为四个字「不敢错过」,2013年阿里旗下淘宝在双十一大战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,但是那时候淘宝几乎主打PC端,APP的用户非常少,2013年微信的月活都已接近4亿。

人们已经习惯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事情的时候,淘宝移动端的布局还没开始。对于淘宝来说,已经晚了一大步。最后在大势的驱动下完成转型,虽然取得了成功,但转型非常被动,错过了移动端发展的很多机会。

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,往往慢上几步,想要守住原先的地位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,抛去投入的成本不说,往往也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,试错的成本空间几乎为零。

如今下一个空间计算时代即将到来,阿里自然不敢再错过这一次互联网发展的机会,失去淘宝主动转型的机遇。进一步说,在抖音商城的大力进攻下,淘宝转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。主动抓住时代发展趋势,面临淘汰的风险总会可以被降低一些。

于是2016年在AR刚迎来大范围关注时,阿里就成立了GnomeMagic LAB「简称GM LAB」,灵感源于魔兽世界中擅长发明创造的地精一族。实验室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是「造物神」计划,目标是联合商家建立一个3D商品库,实现虚拟世界的购物体验。

阿里在AR上的布局:

2016年3月,阿里成立GnomeMagic LAB实验室,意图打造全球最大3D商品库;

2016年7月,阿里在淘宝造物节上展示基于HTC Vive的Buy+ Demo;

2016年11月,淘宝VR购物Buy+计划正式上线;

2017年7月,阿里发布PC版AR BUY+;

2017年11月,阿里发布无线版Buy+,消费者通过手机可以体验;

2019年,阿里推出了AR试妆功能;

2021年9月,阿里云游戏事业部发布了全新品牌「元境」,提供云游戏PaaS能力和开发者平台。

从阿里自身的布局中可以看出,其着力点还是在淘宝。近年,3D虚拟购物更是阿里发力的一个点,也是被视为淘宝转型的重要点。阿里先后推出了AR试妆、AR试眼镜、AR试鞋等功能。

去年,淘宝正值双11,阿里还推出了「未来城」虚拟空间,用户可以使用淘宝人生的形象,360度无死角地浏览商品,并在淘宝人生虚拟店进行虚拟体验,还可以跳转到淘宝购买页进行支付。

3D购物,AR预览

当然不仅是阿里,电商领域几乎大公司也都有投入元宇宙生态圈,抢占下一个互联网发展的机遇。只是整个行业还尚处于起步阶段,整体体验与市场都不成熟,大家的成绩也都不相上下。阿里布局的动作也仅仅引起了很大关注,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成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1年阿里市值跌去2.8万亿的情况下,阿里还发布了全新品牌「元境」,通过对云游戏技术及体验的打磨,筑成元宇宙发展的底层技术支撑。此外,阿里已申请注册了「阿里元宇宙」与「淘宝元宇宙」等商标。

除此之外,2022年5月阿里还发布了数字人偶像「锘亚Noah」,从最早的VR购物到再到数字空间、数字人,阿里的元宇宙版图早已显现雏形。

阿里加码赌注

2015-2017是AR行业的初始阶段,AR开始被广泛关注;2019-2022的较平稳期,行业开始遇冷;2023-至今技术逐步成熟,入局者逐步变多,行业慢慢升温,阿里每次在AR行业的大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时期中进行拆解。

阿里在AR行业的投融资事件:

2016年2月,阿里领投Magic Leap7.94亿美元C轮融资

2016年11月,阿里以1500万美元投资了以色列AR引擎和解决方案公司Infinity AR

2017年1月,阿里以600万美元参投以色列AR头显镜片制造商Lumus C轮

2017年3月,阿里参与领投瑞士AR汽车导航公司Wayray1800万美元B轮融资

2022年3月,阿里领投XREAL 6000万美元C+轮融资

2023年6月,阿里入股微显示器制造商JBD

2023年7月,阿里领投致敬未知6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

2023年7月,阿里入股AR硬件企业奇点临近

从2016到如今,阿里在AR行业的投资与入股几乎每次都踩在了高点,也就是AR被广泛关注的时期,如2016-2017年是阿里投资/收购等动作最多的两年。

但据VR陀螺观察,2018-2022年阿里在AR领域的投资可以说进入了慢车道,除了2022年领投了Nreal C+轮的融资之外,并没有多少其他的动作。这几年也是AR行业开始遇冷,资本市场亦是逐步进入冷静期,大家对AR行业的关注开始降温的一个阶段。

如今,随着苹果入局,AR赛道的关注度再次重回大众视野,让AR行业又热闹了起来。

阿里则是再次紧随了这次风向领投了致敬未知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与入股AR硬件企业奇点临近,并且致敬未知已发布了一款AR新品。还值得一提的是,6月份阿里还领投了微型显示器制造商JBD。

今年阿里频频加码,貌似已经觉察到了行业的成长。确实自去年以来,国内消费级智能眼镜正异军突起。

据IDC的报告指出,往年AR产品主要为高价位的商用型号,2022年AR新品涌入使得AR产品的平均单价大幅下滑。到2022年第四季度,500美元「约合人民币3450元」以下的AR产品出货占比已经接近90%。

此外,手机厂商们也跃跃欲试。联想、OPPO、华为均有推出智能眼镜的产品。小米在2023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,荣耀观影眼镜也在2023年3月6日亮相。

可以看出,阿里这次又跟上了行业的节奏,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错过AR行业发展的每一次重要时刻,但也稍微显得阿里是有些害怕了,同时追着行业的节奏前进也有点显得阿里不太用心。

不过对于阿里来说,AR/VR这个行业即便有着明确的趋势,但是还处于试验期,公司不可能在上面耗费太多的精力。

只要一直稳稳地跟紧节奏,到发力的时候有支撑点就好。由此即便5年过去了,阿里的AR表现依然不温不火,看不到突出的成绩,但总会有它的身影。

AR曙光来了?

今年,在VR设备销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,AR眼镜却呈现了上行的势头。

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AR消费级市场销量为5.2万台,同比增长251%,环比增长19%。主要贡献在国内市场,其中「AR四小龙」占据了90%的市场份额。

CINNO Research还预测随着旅游业开始恢复,消费者对AR在户外导航、翻译等功能以及大屏观影等娱乐功能方面的需求将会增长,预计第三季度AR设备销量将继续保持增长。

沉寂了几年的AR赛道又再次热闹了起来,同时自苹果发布新品以来,业内对AR行业的发展更为笃定,显然阿里内部也表现出了对AR行业的强烈信心。但AR真的可以了吗?还是仅仅只是苹果发布新品点燃市场后的余温。

回看十年前,谷歌首次发布了一款AR眼镜,推动了大众对AR的认知。随后几年AR行业一路高歌猛进,2016年几乎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都有入局,由此2016年被称为AR元年。根据VR陀螺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全球VR/AR领域投资金额与数量出现小高峰,分别达261.8亿元和203起。

但很快由于技术不成熟,AR眼镜存在功能稀少、性能羸弱、续航拉胯等多问题,让AR眼镜看上去显得很鸡肋,由此资本市场也很快就进入了冷静期,AR行业开始发力B端。据VR陀螺了解,2017年在B端一般需要花费8周以上的项目都会达到百万级别,一些更大、时间更长的项目可以达到几百万、上千万的级别。

如今,AR行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清晰,去年几乎业内开始集中发布消费端的AR产品。但从各大产品的应用场景来看,大多都是集中在观影上,甚至有的应用场景还只是停留在畅想阶段,而有的应用场景虽很新颖,但还都没有大规模落地,远未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。

可以说AR眼镜发展的这几年仍然没有逃脱谷歌当时所画下的圈,拍照、导航、电话、搜索内容等。进一步说拍照「视频、截图、搜图等」;听歌「音乐、Podcast等」和消息通知提醒「短信,日程,导航等」,这些真正高频的现实消费级使用场景目前的移动设备都可以覆盖,AR眼镜的场景提升很有限。

除此之外,AR眼镜在C端想达到真正量化级别的市场,还需要面临技术上种种掣肘。如光学显示,目前无论是光波导还是Birdbath方案,都还不能在成本、价格、良率与显示效果上实现完美平衡,还有就是功耗与散热的问题。

而强技术的AR眼镜,要求具备SLAM「空间定位和地图建构」与6Dof的能力,这些技术都尚未能达到以最低功耗且最轻的重量镶嵌在AR眼镜上,所以目前市面上很多AR眼镜的续航都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。

再加上围绕AR眼镜的交互范式、操作系统等问题,行业内并没有一个明确标准,还有待进一步的构建。更为重要的是,芯片作为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,目前市场上大多数AR设备采用的都是通用芯片,在被应用到AR设备中时常会出现体验延迟,部分功能不支持以及显示不理想的状态。

这些问题都给行业留下了很多问号。AR产业若想构建一个成熟的产业链,涉及到多方面问题,消费级AR产品距离真正迎来曙光还任重道远。

结语

去年6月,罗永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目前整个行业的硬件水准还没法大规模商业化并成功,如功耗,发热,重量,续航时间等等,离普通消费者能接受、能消费还差得远。那些现在就强行发售产品的公司,一定是卖一部亏一部。

而据行业测算,AR眼镜商业化条件最晚也要3-5年才能成熟。此外,3-5年AR的发展是否能够做到取代手机、iPad等智能终端设备,实现万屏归一还有待观察。

同时,AR硬件技术成本的下探往往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验证,3-5年也仅作为一个理想化的时间,现实情况下往往处处存在变化。

但AR必然是一个有着巨大想象空间的领域,只是AR行业仍需要持续探索和突破,不断寻找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。目前来看,整体产业还未出现这种现象,AR还尚远,3D世界或先来。

自苹果推出Vision Pro之后,3D内容创作明显已经在快速被催熟。关于3D市场可参见VR陀螺前段时间发布的文章《苹果vision pro开启新时代,计算机从2D到3D,三维内容生态迎万亿蓝海》。

还值得一提的是,自MWC 2023大会以来,能看到不少海内外厂商均有计划发布裸眼3D PAD,并且裸眼3D显示器的出货量也在上升。

未来,随着技术与网络不断融合,裸眼3D视频(游戏、购物、直播)、3D拍摄、3D创作等会大量兴起,或会推动3D互联网时代率先到来。

关键词: